印度能否对冲美国的关税大棒 硬扛背后的无力窘境。最近,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,印度却表示25%的税率“没啥大不了”。表面上看起来很硬气,但实际上印度是在忍着疼打肿脸充胖子。与中国当初正面硬刚美国的态度相比配资交易平台,印度所谓的“抗压”更多是无奈和底气不足。
印度嘴上说“25%关税影响有限”,但并没有拿出实质性的反制措施或在WTO平台上激烈抗议。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“愿意继续沟通”,这种口头上的强硬只停留在自我安慰层面。
市场无情,经济规律不能靠几句话糊弄过去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施后不久,印度卢比应声下跌,创下数月新低;资本市场上外资大幅流出,市场信心跌至冰点。依赖出口的行业也叫苦不迭,纺织厂关停、宝石加工工人发愁生计,汽车零件厂订单纷纷转投越南和印尼。
特别是对俄罗斯石油交易的冻结,进一步暴露了印度的无力。俄乌冲突爆发初期,印度通过低买高卖俄罗斯石油赚得盆满钵满,被视为“战略自主”的高光时刻。然而,面对高额关税和潜在的“二级制裁”,印度只能退一步息事宁人,暂停俄油采购,自欺欺人地称之为“大局为重”。
实际上,印度无力抗衡美国霸权。尽管人口众多,但在关键环节缺乏硬核制衡力。没有像中国掌控的稀土资源那样的致命武器,也没有成熟且高度整合的产业链体系来反向掐住对方咽喉。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,印度只能采取“自我牺牲”的方式,比如停止俄油买卖或让步给美国农产品,希望以此换取特朗普的“高抬贵手”。
相比之下,中国面对同样的贸易压力时毫不犹豫亮明态度,祭出对等的反击清单,并动用各种手段迫使美方回到谈判桌前。中国的“边打边谈,打谈结合”策略显示了其直面美国的底气。
印度从莫迪满怀期待访美开始,到被动接受高额关税并装作风轻云淡,再到如今拿不出任何实质性反抗策略,这场“硬扛”戏码已滑向尴尬境地。缺乏真正的对抗资本和勇气,印度的硬扛最终沦为一场高调却无实质内容的自欺。
大国尊严不是靠几句漂亮话撑得住的。在国际博弈中,是否有力量硬刚对方霸道行为的底气,以及关键时刻是否敢于奋力回击配资交易平台,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。25%的关税在官员口中或许无关紧要,但对于失去订单的工人、遭遇外资撤离的市场和生意飞往他国的老板来说,那份痛楚早已无处藏身。
天天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